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dlife/257929.html
发信人: zooho (zooho), 信区: Midlife
  标  题: [新人报到] 池田大作的《忠实于自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9 13:54:09 2013, 美东)
  
  潜水一段时间了
  觉得此版不错 贡献自己今天看到的一篇好文章 嘿嘿
  
         忠实于自己
  
  据說当代是"饱食时代"和"空闲时代", 又是"颓废的时代"和"欺诈的时代", 同
  时又是"自私与不负责任的时代".现实的确如此, 到处弥漫着放纵的时髦风气.
  
  每个人的生活态度自有所不同, 我想這也未尝不可.但是, 一想到要无所作为地度过這
  漫长人生, 就使人感到无比的空虚无聊.
  
  《涅槃经》說: "人命之不息, 过於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知."
  
  這就是說, 人类生命流逝的速度, 比滔滔而下的山溪更为迅速, 转眼之间就消逝了.今
  天虽然平安, 可谁也无法保证明日的安定.《摩耶经》中有一节谈到, 人生的旅程就是
  "步步近死地".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接近死亡, 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法华经》中也有一段名言: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充满众苦, 甚可畏怖."简单地
  說, 所谓"三界"便是凡夫所居之现实世界, 它就像失了火的房子, 烦恼在里面熊熊燃
  烧, 充满了各种苦难.正如经文所說, 人生的确离不开烦恼.子女、家庭、工作等等, 
  仔细想來, 可說一切都充满了烦恼.
  
  人生被這种无常而痛苦的烦恼所束缚、所玷污, 如何使人转向不变的"常乐我净"的幸
  福状态呢?也就是說, 怎样才能从人生的悲观主义中解脱出來呢?怎样才能确立正确的法
  则和人生观, 依靠坚韧的乐观主义生活下去呢?
  
  這个"弃暗投明"的转变正是人生的头等大事.我之所以立足於悠久的生命观, 走上信
  奉佛法的道路, 理由也就在此.从无常的世界向永恒世界的转换, 正是有史以來人类所
  孜孜研究的课题.
  
  小林秀雄先生在《莫扎特》一书中写道:
  
  "对强韧的精神而言, 恶劣的环境也是实在的环境, 既不缺什么, 也不少什么.""生
  命力中有一种能力, 能將外在的偶然看做内在的必然.這种思想是宗教式的, 但它并不
  是空想."
  
  這便是和环境搏斗, 并战而胜之的人类能力; 是精神的力量, 能將外在的偶然性看做内
  在的必然性.這种无限的力量就蕴藏在自己生命之中, 本人能切实感受并加以发挥, 而
  真正的人生之路就在其中.
  
  這样努力下去, 不为任何环境所屈, 总是忠实於自己, 发展自己, 於是便奏响了人生的
  凯歌.
  
  佛法中有所谓"梅樱桃李"的命题.
  
  比如梅花, 於春光初见之时, 首先开出高雅的花朵; 然后是樱花盛开的季节, 它也尽显
  风姿; 桃花、李花也都各领风骚.同样, 人也应当让自己的生命开出美丽的花朵, 不, 
  生命内部本身就有催开绚丽鲜花的神力.
  
  那么, 带來這种神力的东西是什么呢?這便是对自身"使命"与"责任"的深刻觉悟.
  某些人以根本的"法则"为基准, 始终坚持一定的生活道路, 即將使命和责任视为非我
  莫属的.這样的人就会不断开拓自己的生命, 就和梅、樱一样, 迟早会开出灿烂的鲜花
  , 散发出阵阵清香.他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作用, 并为此感到骄傲、满足和充
  实.
  
  不管是哪种人, 都是带着某种使命而生於世上的极其宝贵的人.這种使命并不体现於外
  部相对立的世界中, 而体现在与自己搏斗、战胜自己、贯彻自己信念之时.人生的一切
  , 都是自己生命现象的表象, 是自己生命的反映, 人决不为外界而活着.我的恩师户田
  先生经常教导我們說: "要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這句话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千钧的
  分量, 指出人生终极目的之所在.
  --
  抓得越紧,留得越少。 
  何不逍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