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2114703.html
发信人: iloveus (爱美国),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李安谈姜文:他的才气远高于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9 18:30:01 2018, 美东)
  
     什么样的人,甘于用3亿多来拍上一部剧情片?
  
  应该只有姜文了吧。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许知远采访他的时候,提到他理想国的样子:那是一个全是聪
  明人的地方。
  
  在那里,他不用考虑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要拍得多隐晦才能安全过审,要拍的多通俗
  才能方便理解;在那里,他不需要票房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电影也是有市场的;在
  那里,他才能做到百分百的纯分享。
  
  之所以说的这么悲哀,可能就是因为,他从不屈从于现实的规则。
  
  七月份的一部《邪不胜正》,让姜文又回到了人们的眼中,
  
  20多年,姜文只拍了6部戏,四、五年打磨一部电影是他的常态,但每一部都是大片:
  《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
  》、《邪不压正》。
  
  尽管如此,只有几部作品的他,却能让李安说出一句:姜文的才气远高于我。
  
  但事实上,不是人人都是李安。
  
  当初《鬼子来了》一出来就遭禁,但对他来说,一部《鬼子来了》就够了,他从不拍娱
  乐大众的电影:"我的电影你爱看不看。"
  
  紧跟着一部《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自认里面的曲子要比莫扎特好一点,房祖名演得也
  要比《教父》里的阿尔帕西诺好一点。这次国内观众能看见了,但他们没看懂。
  
  于是,他拍了《让子弹飞》,这次,观众看懂了。而对姜文来说,这次,是把看不懂的
  东西给简单化,宣泄了一把《太阳》里的真诚没人看懂的怒火。
  
  他用《让子弹飞》证明了他也能拍出观众看得懂的电影。但其实,这次的成功,也没让
  他有多高兴。随后他出了一本书,叫《骑驴找马》。
  
  编剧史航看过之后给他题了四句诗:
  
  长天过大云,何处不消魂。
  
  骑驴谁找马,应是爱马人。
  
  只有爱马的人,才会在已经可以骑驴过一生的情况下,见到马还要上马。只有爱电影的
  人,才会在可以靠拍商业片挣大钱的情况下,还要去拍好电影。
  
  姜文是这种人,所以他了解了市场之后决定做一个被市场需要,而不是需要市场的导演
  ,也所以他后来拍的不是《让子弹飞2》,而是《一步之遥》。
  
  但事实是,他又一次的失望了,但这次的失望与《太阳照常升起》的失望不同。
  
  他觉得大家既然能看懂《让子弹飞》,也就能看懂《一步之遥》,以至于他对《一步之
  遥》抱有着能够超过《变形金刚4》的野心。但结果,显而易见。
  
  姜文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他不会对作品失望,因为他是完美主义者,又是大院出身的
  精英主义者,他已经做到能做的最好。
  
  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写过姜文曾对他说过这样一番话:"电影应该是
  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
  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你应该把葡萄酿成酒,不能仅仅
  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他酿好精制的葡萄酒,期待着人们品尝后的回应,却发现人们更喜欢葡萄汁。因此,他
  只能对观众失望,顺而对市场失望,这是一个才华出众但有普通情绪的人对环境的埋冤
  ,再正常不过。
  
  而这次的《邪不压正》,应该属于《让子弹飞》与《一步之遥》中间的产物吧。可能他
  是想在二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但偏偏,在很多人眼里,它成为了一部风格别扭、前后
  不搭的作品。
  
  但他依旧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信心,因为这就是他想要拍的。
  
  他说,"生活没招,才去假装创造一个生活。"
  
  他也说,"我离不开拍电影,就跟我离不开烟一样。"
  
  不知道在这条骑驴找马的路上,姜文还会走上多久。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