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38959427.html
发信人: PRCROCer (民国公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城乡差别的计生政策是稳定压倒发展的典型代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30 17:19:09 2012, 美东)
  
  农村和城市差别对待的计生政策,是稳定压倒一切思路的典型代表。
  
  现在计生政策实行多年后由于担心中国老年人口过多,在农村出现了极大的松动。现在
  计生干部再也不敢动不动抓人,关人,抢东西砸房子了,农村夫妇只要愿意缴纳罚款,
  生两三胎在部分地区已经非常普遍。一些没有绝育的夫妇看到政策松动,又开始新一轮
  的造人运动。
  
  一方面推行农民进城,城镇化的政策,一方面农村人口因计生政策倾斜快于城市,这是
  一个自相矛盾的两个做法。
  
  那么中共当初推行这样的差别政策意欲何为?
  
  1. 回避了农村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养儿防老的习俗得到官方默认,农村夫妇
  第一胎如果为男孩不能继续生育;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那么还可再生一胎,两胎为止。
  但是多数农村夫妇第二胎如果仍为女孩,再生第三胎也未强力制止。
  
  2. 造成人民生活改善的假象。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准过低,即便在农村未接受过好的教
  育,在进城打工,做小生意,谋得稳定职位后,仍然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这些人逆来顺受,维权意识,对党国政府的反抗意识微弱。
  
  3. 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低价劳动力,为军队提供后备军。一样的扫地的服务人员,城市
  的正式员工和未取得户口的进程农民工工资可以有3-5倍的差距。同理,艰苦的生活也
  使这些农民青年成为军队的生力军,他们相比于城里的青年更加不怕苦,不怕死。军队
  的多数士兵来自于农村或者城郊。
  
  
  城乡差别的计生政策有什么后果?
  
  1. 大大延滞人民教育水平、素质的提高。农村的基础教育非常薄弱,投入很低。九年
  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后半数左右没有继续接受教育。农民养育孩子的基本概念是能让
  他们吃饱长大学门手艺即可,多数父母本身的观念,文化水平落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
  ,多数只能做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2. 推迟了城镇化的进程。如前所述,农村人口的生育率远高于城市,而其文化水平不
  足于面临城镇化的挑战。
  
  
  中共如果意识到这个问题,应该把人口素质的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放任生育一群适合
  统治的顺民:推行城乡一体化的计生政策;教育资源大大向乡村倾斜;甚至取消城乡户
  口,允许人口自由流动。
  
  
  --
  
  ※ 修改:·PRCROCer 於 Dec 31 11:12:01 2012 修改本文·[FROM: 128.]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