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为什么医生在中国遭人恨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edicine/31252803.html

发信人: fiorio (那朵花~一定还在某个地方盛开着~), 信区: Medicine
标  题: 为什么医生在中国遭人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 16:01:05 2013, 美东)

在很多国家,医生都是社会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然而,在当前中国,医生
却是一个普遍遭人痛恨的职业,中国的医患关系也已经恶化到了史无前例的境地。

在社会舆论中,人们普遍认为医生缺乏职业道德、见利忘义、心黑手狠、草菅人命。在
网络上,每次出现医疗领域的负面新闻,人们看见标题就会不假思索地认定,医生一定
有错,患者一定有冤。近年来,患者辱骂殴打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多起
患者杀害医生的事件。当医生被患者杀害时,网民们一片欢呼雀跃,认为医生该杀。

为什么医生职业在中国如此遭人痛恨呢?如果你真的有兴趣弄清其中的原因,如果你真
的希望改善自己和下一代的医疗待遇,那么不妨继续往下看。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技术服务行业,与一般行业相比,有很多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医疗的服务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是人们最珍惜、最重视的财富,也是人们感
受最直接、最深切的事物,因此,患者对医生的要求,比其他行业的消费者对服务者的
要求高得多。如果诊断治疗的效果不能达到患者的预期,患者会痛苦、担心、失望、恐
惧;如果患者不治身亡,家属则要承受巨大的打击和悲痛。而这在其他服务行业是几乎
不会出现的。试比较:甲送自己的电视机到维修店进行维修,结果没有修好;乙送自己
的亲人到医院进行救治,结果没有救活。甲乙两人的感受和反应能一样吗?再比较:甲
满怀希望地去饭店品尝新菜,结果发现不合自己口味;乙满怀希望地去医院治疗病痛,
结果没有治好。甲乙两人的感受和反应能一样吗?所以说,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时,评
价标准更苛刻;未能如愿时,不满情绪更强烈,反应也更激烈。当然这不能怪患者,这
是人之常情。

第二,医疗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地掌握了一些医疗知识,
每个人对医疗活动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法。但是,医疗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
其中涉及的知识、技术、思路、标准有其特殊性。人们以为自己了解,其实往往并不了
解。也就是说,人们对医疗有很多误解。比如,患者因"恶心呕吐"就医,却被要求做
头颅CT,患者会觉得很荒谬。患者心想,我是肚子的毛病,为什么要检查脑袋?肯定是
医生为了赚提成!如果再加上一个不懂装懂的记者,就可以炮制出极具误导性、煽动性
的新闻。"茶水发炎""三岁儿童查梅毒""女工输液330公斤"就是借助公众的"不
知"和"误解"炮制的新闻闹剧。患者本来就心存误解,再看到这种新闻,正好发生共
鸣,于是就认定医生坑骗了自己。患者把自己的"遭遇"再告诉别人,互相强化,就在
社会上形成了对医生的负面评价和仇恨的共识。

第三,跟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相比,医疗消费往往比较昂贵。例如,买一个
馒头只要几角钱,买一瓶药却要几元、几十元;吃一顿饭只要几十、几百元,看一次病
却要几百、几千元,做个手术要几千、几万元。一场小病,一星期的工资都交给了医院
;一场大病,一辈子的积蓄未必够用!但是,由于人们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的重视,人
们往往没有选择,只能认掏这笔钱。因此,人们对医疗消费的态度是"既无奈又愤慨"
,有一种被劫持的感觉。患者直接面对的是医生,医药费是经过医生的手开出来的,因
此患者会觉得是医生劫持了自己,当然就会痛恨医生。

第四,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比电子计算机、宇宙飞船、航空母舰、流水生产线
等任何人造机器都复杂得多。人类目前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还很局限,诊疗手段也很局
限。因此,医疗活动是复杂、高风险、充满不确定性的。有些病就是难以确诊,有些病
就是难以治疗,有些病就是会反复发作,有些病就是要死人。有些医疗活动,不可避免
地要走弯路、摸索尝试,在摸索尝试中慢慢寻找正确的方向。这一点,类似于科研工作
或者侦探工作,而不像照着图纸修人造机器的维修工作。但是,患者总是期望立刻确诊
、立刻治愈、立刻解除病痛。对于不能立刻确诊、立刻治愈的情况,患者会认为是医生
医术低下或者医生过错所致。对于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情况,患者会认为是"被医生治
坏了""被医生治死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患者当然会痛恨医生。

第五,疾病本身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身心痛苦,这种痛苦需要一个发泄渠道。我们知道,
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有时会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对照顾自己的家属破
口大骂。他们真的觉得事情很大吗?他们真的觉得家属很可恨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
身体不舒服,需要发泄。同样,患者的家属,承担了繁重的劳动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也
有情绪需要发泄。医生就成了患者和家属的一个发泄对象。假如他们恰好认为医生犯了
过错、救治不力、坑了自己的钱,他们就更容易把医生当成发泄对象。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医疗行业比其他服务行业更容易发生矛盾和不满,医生也比其他服
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更容易被服务对象痛恨、仇恨,更容易受到人身攻击。

你可能会问:外国人也一样重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外国人到医院看病也希望妙手回春
、药到病除;外国的医疗费用,如果按收入比例计算的话,比中国还要昂贵;那么,为
什么外国人就不痛恨医生呢?为什么医生在外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反而很高呢?这
就不能不说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了。

第一,中国的医药费,主要靠患者自己支付。让普通工薪阶层承担医疗这种现代科技服
务的费用,当然显得非常昂贵,也就是所谓的"看病贵"的问题。很多家庭因病致贫,
很多人因无钱医治而不得不忍受病痛、面对死亡,因此人们对高昂的医药费非常痛恨。
而医药费主要是通过医生的笔开出来的,因此人们就会仇恨医生。而在其他很多国家,
尤其是发达国家,国家医疗福利保障和商业医疗保险非常完善,患者只需自付很小比例
的医药费,或者完全不用自付医药费,甚至在接受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需要刻意
关注费用的问题,没有任何心理或经济负担,当然也就不容易产生矛盾。

第二,中国实行的是"以药养医"制度,也就是说,医疗技术收费价格低廉,通过出售
药品来弥补收入,维持医院运转。为了实现以药养医,医生必须设法给患者多开药、开
贵药,患者因此支付了过多的药费,当然对医生不满。并且,按现行的制度,医生收入
与药品利润挂钩,医院用药品收入的一部分给医生发放工资奖金,在患者看来,则是医
生收受药品回扣,坑了自己的钱,因此当然会痛恨医生。但绝大多数患者不会考虑这样
两个问题:一,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等医疗技术服务收费,多少年来一直压在低水
平,是否合理,是否公平,是否能够维持医院运转;二,医生的收入水平,是否超出了
合理的范围。

第三,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由此造成"看病难"。一方面,医院建设不足,基层医
院的条件不好,不能让患者放心;大医院的资源紧张,患者就医不容易。另一方面,医
护人员的人手严重不足,工作量过于繁重,工作时间过长,夜班、连班频繁,长期常态
加班,长期常态被剥夺休班、休假、节假日,甚至自己生病了都不能休息。这样的工作
状态,不但损害了医护人员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增加了医疗风险
。患者的感受就是: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轮到自己了,医生匆匆忙忙看了两分钟就
把自己打发了;想咨询问题,医生总是匆匆忙忙、不耐烦,不给仔细解答;医生总是板
着脸,没有笑容,说话冷冰冰;呼叫护士,等了老半天,护士也不来。同时,由于工作
任务繁重,长时间连续工作,昼夜混乱颠倒,心理压力大,身心状况不良,医生和护士
在工作中更容易出差错,给患者的安全带来威胁。

第四,中国的媒体,尤其是强大的主流媒体,并非真的反映民意,而是喉舌、导向。人
们觉得"看病贵""看病难",对医疗待遇不满意,肯定需要问责。但向谁问责呢?医
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替罪羊。借助"以药养医"制度,国民医疗的经济负担被甩给了患者
自己,而道德责任则给甩给了医生。毕竟药是通过医生的笔开出来的,毕竟医生的工资
中有一部分是药商给医院的回扣。这两点当然是事实——虽然只是个朝三暮四的数字游
戏。媒体通过长期不断的新闻报道轰炸,把这两点事实深深地印在公众的脑海中。医生
环节成了公众思考医疗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成了公众关注医疗问题的焦点,于是,医疗
领域的一切矛盾就都可以转嫁给医生了。看到媒体报道"医生收回扣"的新闻时,人们
不会关注,药品从立项、投产、上市到最终卖给患者,中间要盖多少个公章、跑多少座
衙门、批多少道手续、喂多少头官吏,要养活多少人、多少企业、多少机构,经过多少
正当和不正当的盘剥;看到媒体报道"医院挂号难"的时候,人们不会关注,为什么号
贩子可以开宝马,而给这个号出诊的主任医师、老教授却只能骑自行车;看到媒体报道
"护士上班时间睡觉"的时候,人们不会关注,凌晨时分,趴在护理站的桌子上打盹的
那位护士,此前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或者她自己当时也在生病却不能请病假;看
到媒体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夸大其词、歪曲报道所谓的"医疗事故"的时候,人们不
会想到,正是因为大多数医护人员超时间、超强度、超范围、低薪酬劳动,牺牲自己的
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才使得我国医疗体系在官方投入极少的情况下居然能够维持运转
!医疗领域的矛盾,被漂亮地转嫁了!

这就是中国的特色。在这种特色之下,中国的医生,怎能不遭人痛恨呢?只不过,我们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痛恨不能解决问题,跟着媒体骂医生也不能解决问题,哪怕就是砍
死全中国的医生,也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真想改善自己或下一代的医疗待遇,我们
就应该试着探求一下问题的根源。中国人"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记者探访H&M实体店,店员:我们也爱国,希望明天就关门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inaNews/32684337.html 发信人: jiuna (),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记者探访H&M实体店,店员:我们也爱国,希望明天就关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5 02:55:55 2021, 美东) 3月25日中午,《环球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三里屯核心商区,探访新疆棉事件对H&M 及Nike等品牌实体店的影响。记者发现,在整整占据了三层的北京最大的H&M店之一的 店铺内,顾客稀少,门可罗雀,一些路人进店挑选后也选择不购买其产品即离开。 "看到了H&M和Nike的声明之后,近期不会再购买他们的产品了。既然想在中国做生意 ,还侮辱中国人,那中国人肯定不会支持,"一位路人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 。"抵制他们的产品对我们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替代产品有很多。国内很多品牌 都有很好的设计和质量,大多数时间也都在网上逛淘宝,样式和质量都比H&M好很多, "一位姓赵的北京居民表示。 在接受采访时,一些路人表示,除非H&M展现出道歉的诚意,否则将来也不会再选择这 个品牌。 位于上海某繁华商业街的一家HM店,今天门口有保安值守,店员十分警戒,不让记者拍 摄。两名店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也希望明天就关店,也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 情,他们也是爱国的,但他们只是店员,希望得到记者理解。 王先生是一位在上海南京西路附近上班的打工族,由于听到关于HM的消息,他特地在午 休时间来HM店面转转。王先生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大公司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在中国 做生意,想赚中国人的钱,就更应该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 王先生告诉记者,中国老百姓应该拿出一点实际行动,给这些国外公司一些警告以及反 馈信息。王先生说希望这个事件能给更多的类似企业传递更多的信息,中国人民欢迎外 企来做生意,但是前提一定是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 --

应该等Novavax疫苗么?辉瑞和moderna有什么显著副作用么?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113013.html 发信人: james1007 (bondjames),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应该等Novavax疫苗么?辉瑞和moderna有什么显著副作用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5 01:14:24 2021, 美东) 应该等Novavax疫苗么?辉瑞和moderna有什么显著副作用么? 自己是中年,父母65,现在面临选择 1_虚无飘渺的等Novavax? 2_另外是否考虑强生的,貌似强生虽然有效率貌似不高,但是副作用小很多,至少不会 紫癜那么夸张的案例。另外强生貌似实验室已经有变种了,所以数据貌似不如辉瑞和 moderna 3_尽量选择辉瑞或者moderna 本人一直认为AP秒杀码工。来这里就是问医药生物大牛,所以说出都差不多等结论,就 有点业余了... 期待惊艳最优化后的建议,才不枉我对这版的信心。谢谢! --

汽车芯片巨头工厂失火 全球供应链雪上加霜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Automobile/36217659.html 发信人: carkong (千里马), 信区: Automobile 标  题: 汽车芯片巨头工厂失火 全球供应链雪上加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5 01:35:48 2021, 美东) 一家全球主要汽车芯片生产商的一个工厂发生火灾,令已因芯片短缺而减产的汽车厂商 雪上加霜。 上周五的大火导致这家工厂一片区域的设备被烧焦。该工厂位于东京东北方向的 Hitachinaka,隶属于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 Co. , 6723.TO , RNECY)的一家 子公司。瑞萨电子表示,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才有可能重新启动受损的业务。 日本三大主要汽车生产商的股价周一均下跌超过3%,跌幅大于整体市场,而瑞萨电子的 股价下挫4.9%。这三家汽车厂商包括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 7203.TO ) 、日产汽车(Nissan Motor Co., 7201.TO )和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 7267.TO )。 瑞萨电子称,一台设备发生的一些电气问题,导致过热起火,火灾同时还污染了一些生 产半导体的无尘室。该公司表示,该工厂生产的芯片中有三分之二是汽车芯片。 瑞萨电子首席执行官柴田英利(Hidetoshi Shibata)周日称,这将对全球芯片供应产 生重大影响。 Moody's Japan的信用分析师Mariko Semetko表示,此次火灾可能会抑制 今年全球汽车生产的复苏,而汽车生产商则表示它们还在评估由此造成的影响。 柴田英利称,瑞萨电子正设法找其他生产场地弥补损失的产能,但不知道这是否可行。 该公司估算,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会高达每月1.6亿美元。 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为半导体短缺而苦恼。去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需求意外强势回升,在一 定程度上造成半导体供应短缺。这让工厂难以迅速增产。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 F) 2月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