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938331.html
发信人: wzxm (蚊子凶猛),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读书坑(On the Road by Jack Kerouac)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8 04:08:04 2012, 美东)
之前那个2012的读书坑,封坑封的有点早,2012还没过完,末日没来,书不能停。书接
上坑,The Stone Raft之后又读两本,《惶然录》弃了,《在路上》估计要读到2013去
了。
先说惶然录,The Book of Disquiet by Fernando Pessoa
当我最后决定放弃的时候,暗暗松了口气。感谢惶然录,扒下了我伪文青的外衣。这也
许是我接触过的最"纯文学"的作品,也许以后还会尝试着再拿起来,不过绝对不是近
期内。
要说惶然录,先说佩索阿。号称二十世纪(至少前半叶)葡萄牙文学第一人,里斯本有
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对应到美国,就我知道的,爱因斯坦,乔治华盛顿,据说是上个
世纪前半叶英文诗写的最好的。我最喜欢的两个作家之一,萨拉马戈,葡萄牙唯一的一
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深受佩索阿影响,对其推崇备至,作品中不止一次出现他的名字
,干脆有本小说的名字就是佩索阿笔下人物。正是如此,我才知道有这号人物,有这么
本"奇书"。
说是奇书,因为这就根本不是本书,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本反文学的书,是作者死后,根
据他寓所里手稿整理发现的有四五百个片段,大多标有The Book of Disquiet的记号。
这书在Goodreads上评分4.56/5,豆瓣上评分9.8/10,是迄今我读过的书里在这两个网
站的最高得分。
就是这么本之前吊足胃口的书,我差点读出内伤。
看着豆瓣上文青、小清新们的读书心得,红灿灿一水儿的五颗星评分,看着网上关于佩
索阿及惶然录文学史地位及文学成就的介绍,我惭愧得低下了头,一定是我的问题,绝
对不会是书的问题。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15864/
我读这些闲书,都是"干货式"阅读,近乎"盲读"。因为非专业,所以知识、见识都
很有限,挑书的时候或许挑剔,一旦打开书,不管你是太上老君还是如来佛祖,文字上
见真章,故事里定高低。讲究的是第一手的阅读体验,我作为读者,和作者、作品之间
没有任何人为设置的条条框框,先入为主。网上这些"铁证如山"的评论、介绍,只能
说明这本书在相关的领域,或者说主流意见里多厉害,但是在我读来,确实味同嚼蜡。
佩索阿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惶然录作为一部活生生的作品,我一直没办法和他同步到
一个频道,用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里借人物嘴说的:不是你没看见,而是你没看懂。
在我看来,佩索阿就是个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宅男文青,自闭,多重人格,精神分裂,
他用过的有据可查的虚拟人物(heteronyms)有81个(wiki),注意这不是笔名那么简
单,大多数heteronyms有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出身,职业设定,人生观,甚至政治见解
。他终身未娶,成年后活动范围不出里斯本,在公司里任文员度日,以诗闻名,生前只
出版过一本葡语书,身后却留下2万5千页的手稿,整理发掘工作至今没有完成。
惶然录的虚拟作者是Bernardo Soares,佩索阿最重要的3个虚拟作者之一,全书没什么
故事情节,不过是作者内心的感悟,东一篇,西一篇,从梦境写到文学。
上面都是如何不喜欢,如何读不懂,下面说两句好的。
弃书也有两周了,似乎有点开始理解这本书为什么被捧到那么高。我没读过卢梭的忏悔
录,wiki上说那是"文学史上最早最有影响的自我暴露作品之一,书中毫不掩饰个人丑
行,对后世影响深远。"
惶然录也是一种自我暴露,倒不是什么个人丑行,而是毫不掩饰的,毫不矫揉造作的冥
想,静思,一个人孤灯陋室与整个宇宙天地往来交流,有所悟,有所得,零零碎碎记下
来,是为《不安之书》。
个人觉得,文学作为人类探寻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种手段,承载了日常生活和哲学宗教之
间广袤的空间,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都只是文学形式,而许多作家文
人绞尽脑汁想要尝试接近的早就不仅仅是形式,而是彼岸那个终极谜题,在2012读书坑
里提到过的the ultimate question,或许就是莎翁那句流传千古的to be or not to
be.
如果顺着这个说法,那在佩索阿的书房里,形式已经被放弃,他直奔主题,坦诚的,直
接的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赤裸裸"的摆在你面前,他写这些东西,别说想出名或牟利,
生前压根没想过出版,也许越是这样,越真诚,越"干货",在我读了的三分之一里面
,最能打动我,引起我共鸣的,正是116-118节关于文学、写作的片段。
之前坑里也提到过的,要写点儿什么,第一要素,第一件事,你坐下来还没开电脑就需
要解决的,就是真诚。这个真不是技术层面的平铺直叙,有一说一,而是态度,自己和
自己先要坦诚面对,不能矫情,不能来虚的,这一点在《惶然录》里如此,在紧接着正
在读的《在路上》也是这样,虽然这两本书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但是作者对待自己的写
作都是一种尊重,一种真。
想到这些,反倒不在"惭愧",而是释然了,因为《惶然录》既不是我的专业,也不是
我的职业,我不可能把它读成一本圣经或是专业书,就像我不可能和所有性格的人交朋
友一样,和萨拉马戈成了莫逆,和佩索阿就是不来电(至少现在),哪怕他俩是死党。
看网上把该书奉若神明的文青,恨不得把下面的两个拇指也用上,挑四个大拇哥,这是
他们的缘分。至于我本人,也许还要等个二三十年,等我对"形式"的偏爱过去之后,
再来参拜文学苍穹里的诸天神佛吧。
--
※ 修改:·wzxm 於 Dec 28 04:17:44 2012 修改本文·[FROM: 5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