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History/31994857.html
发信人: northsnow (风清扬),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上的兰陵王还真是挺牛x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9 09:01:56 2013, 美东)
  
  最近看了几集《兰陵王》的电视剧,拍得不错, 仔细查了一下,历史上的兰陵王还真
  是够牛,历史上专门为一个人编曲子做歌,《兰陵王入阵曲》应该是第一个, 比《东
  方红》《春天的故事》和《博西来之歌 》早了1400多年啊
  
  
  高长恭(541-573年),名肃,一名孝瓘,字长恭,以字行,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
  ;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三子,母亲姓氏不详。因曾受封兰陵郡王
  ,世称兰陵王。据传高长恭相貌柔美,为在战场上威吓敌人,而戴面具上阵。
  
  行第:
  北齐书》和《北史》的高长恭本传中,都称他是高澄第四子[1][2]。然而高长恭的墓碑
  碑文中却称他是高澄第三子,这与《北齐书》、《北史》中高长恭受封兰陵王时记载的
  行第一致[3][4],马忠理据此推断高长恭实际是高澄的第三子[5]。关于高长恭行第存
  在矛盾的情况,马忠理指出齐武成帝高湛的长子和次子同日而生,弘德李夫人所生高绰
  比胡皇后所生高纬早两个时辰,但高湛以高绰之母不是嫡妻为由,将高绰贬为次子。高
  澄第五子高延宗之母陈氏身为广阳王家妓都被史书记载,高长恭之母却没有记载姓氏,
  高长恭之母肯定比李夫人甚至广阳王妓地位还低下,而生高孝琬的却是高澄的嫡妻元氏
  ,为东魏皇帝元善见的姐姐,高孝琬出生时,元善见亲临高澄府邸看望外甥并大加封赏
  。这与高绰、高纬兄弟长兄被贬为二弟的情况非常类似,正是《北齐书》中高长恭是三
  兄或四弟记载矛盾的根源所在,而高长恭的行第,应以碑文"第三子"为是[6]。
  
  军事:
  高长恭曾经担任赠州刺史。当突厥攻入晋阳时,他全力袭退敌人。河清三年(564年)
  12月洛阳之战时,北周攻击洛阳地区,围城却不得攻取。段韶、斛律光与高长恭奉命前
  往救援。段韶利用谋略打败北周军队,高长恭率领500名骑兵冲入北周的军队,到达被
  围困的金墉城(现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城下,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不确定
  是敌军或是我军,直至高长恭脱下面具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中的人用绳索坠下弩
  手救援高长恭;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城解围,北周军队最后撤营而退。这场战役是
  高长恭最受瞩目的战役。根据《北齐书》的记载,士兵们因着这场胜战而歌颂他,即是
  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7];564年12月,因功受命为尚书令。
  
  他后来历任司州、青州与瀛州的地方首长。武平元年(570年)7月,被任命为为录尚书
  事。武平二年(571年)2月担任太尉。571年3月,与太宰段韶、右丞相斛律光联合进攻
  跷谷[8],抵御北周宇文宪的攻击。5月,段韶包围定阳城,而北周汾州刺史杨敷坚守住
  城池,段韶久攻不下。段韶病倒之后,由高长恭接替统领全军,他成功的利用伏兵击败
  了从城中撤退的杨敷军队[9]。武平三年(572年)8月,他被任命为大司马,武平四年
  (573年)4月担任太保[10]。 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
  阳郡等郡公。
  
  死亡[编辑]在洛阳之战后,北齐后主高纬曾问高长恭说:"这样冲进敌阵之中,如果不
  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说:"国事就是我们的家事。在战场上,我不会想
  到这个。"而后主因为他说的"家事",又听到士兵们唱的《兰陵王入阵曲》,开始猜
  忌他会谋反。
  
  定阳之战时,高长恭代替段韶的职务统率军队,但是常常收取贿赂,累积财富,属下尉
  相愿问他:"您既然受到国家的委托,为什么要如此贪心呢?"高长恭没有回答,尉相
  愿继续问:"是不是因为邙山之战大胜,您害怕功高震主,遭受忌妒,而要作令人看不
  起的事情呢?",高长恭说是的。尉相愿说:"如果朝廷真的对您有所妒忌,这件事情
  更容易被当成是罪名,不能避祸反而更快招来祸害。"高长恭流泪屈膝问尉相愿解决的
  方法,尉相愿说:"您之前已经立下战功,这次依然打胜仗,声望太大,最好之后都装
  病在家,别再管国家的政事。"高长恭同意他的说法,可惜没有办法成功退出。
  
  573年(武平四年)5月,北齐后主高纬派遣使者徐之范送毒酒给高长恭,高长恭跟妻子
  郑氏说:"我对国家如此忠心,哪里有辜负皇帝,而要赐我毒酒?"妻子回说:"为什
  么不亲自当面去跟皇帝解释呢?"高长恭说:"皇帝怎么可能会见我?"之后就饮酒而
  死[11]。高长恭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高长恭的子嗣
  在史书中没有记载。1996年,考古人员在龙门石窟调查发现其孙高元简为母亲修建的菩
  萨像龛。
  
  轶闻:
  
  据说高长恭带兵时,事必躬亲,所得美食均分享与士兵。
  高长恭在瀛州时,属下阳士深因为列出高长恭收贿的证据而被免官。当定阳之战时,阳
  士深也在军队服务,害怕被怀恨报复。高长恭听到之后说,"我本来没有这样想",于
  是故意找了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杖,让他之后不再担心。
  有一次北齐武成帝高湛为了奖赏他的战功,命令贾护帮他买了20个女人送他,他只接受
  一个。
  他死前将所有欠他钱的借据全部烧掉,据说总金额达黄金千两。
  墓志铭[编辑]高长恭墓碑于光绪二十年由磁州知州裴敏中挖出,今立于河北省邯郸市磁
  县南刘庄村东路口。
  
  碑首圭额镌阳文四行16篆字"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
  
  碑阴圭额镌高长恭五弟高延宗兴感诗一首
  
  五言、王、第五弟太尉公安德王经墓兴感:
  
  
  夜台长自寂,泉门无复明。
  独有鱼山树,郁郁向西倾。
  睹物令人感,目极使魂惊。
  望碑遥堕泪,轼墓转伤情。
  轩丘终见毁,千秋空建名。
  
  
  碑身碑阳勒18行,每行36字,隶书,共镌刻646字。碑阴风化过甚,但仍可看出共镌刻
  26行,满行52字,除空格16字,碑阴刻字为1336字。全碑刻文2064字。
  
  王讳肃,字长恭,勃海条人,高祖神武皇帝之孙,世宗文襄皇帝之第三子也。神则龙首
  ,元火师而成帝,兵称虎翼,拧水母而称雄。王命守巨宝,惟卿族均大名而复始,逾盛
  德之后昆。抚天潢而焕落,临地轴而彪明,祝祭孔明,史词无愧。王应含宝之粹气,体
  连譬之英精,风调开爽,器彩韶澈,譬兹尔不跨,玄指而扬荣,若彼高鸿,摩天霄而远
  翥。天保八年,起家通直散骑侍郎。王满观兵,实惟绮岁,扶风待谓,兆复黄中,落甚
  不明,虽容顾问,感兴恒贯,伦望允归。九年封乐城县开国公,食邑八百户。爱应利建
  ,选荒邑社,求带厉之书.游山川之锡。十年,除仪同三司。象服画龙,辎车倚厩,(
  冒夫)钟犹予之爱,亦推尚德之无。其年,进上仪同三司。游息锦组之味,云月沛辅,
  推其对易准安耻其传骚石。岭外河地穷虞汉,紫津玄塞,闲以边营,刃以屡惊。桔槔时
  动,将循条务,良在懿亲。仍以本官行肆州事。王少览治章,北闲敕术束经期,乃复著
  民谣。又进仪同三师。 乾明元年,除领左右大将军,增邑一千户。陟降朱墀,统兹近
  习,去来青屋,勤深卫奉。其年三月,除兰陵郡王。逾往上乘,更(足柬)高官,响白
  京而洧钺,振绦绶而交彩。皇建元年,增邑通南一千五百户,转中领军,加开府仪同三
  司。爰董荣戍,广命僚属,门有玳瑁之簪,庭蹑珠綦之履。雄儿抚剑,兆止莲花,交人
  荻藻,动成雪气。肃宗大渐,顾托受遗,丧君有君,清宫夜拜,乃至龙山作镇,俯瞰双
  流,虎落旁通神□珍思,□营栉比,戍役相寻,筑逮能迩,咎难逃其选天。世祖武成皇
  帝践祚,除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余官昔如故。而王乃勉其耕桑,又能
  均其劳逸,朝夕思念,哀矜勿喜,虽复宣光寒食之请,细饮劝马之谒,其为官效,无以
  过也。二年,别封钜鹿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进领军将军。令命在?实厅武府契问,
  夷险在诚,弥亮既而半驰,煌羯奔狐杂种肉阗,下都矢及离殿,天兵雷动,舆羁□□往
  道□□□□□□□剥□需而□也。
  ----------------------------------------------------------------------------
  ------------
  
  《兰陵王入阵曲》被认为是中国戏剧史上举足轻重但又早已失传的"大面(代面)"戏
  的源头之一,是我国史籍记载最早的戏剧。传说此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舞乐,一
  度在唐初广为流传,于后世与著名的《秦王破阵曲》并称。《兰陵王入阵曲》[1] 起源
  于北齐,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作的男子独舞。曾东传日本,演变成日本雅乐
  并流传至今。[2]
  
  
  起源:
  
  兰陵王即一千四百年前北齐大将高长恭,曾被封为兰陵郡王,世称兰陵王。兰陵王有着
  成为传奇所需要的一切,相传他是古代难得的美男子,长相俊美动人但却骁勇善战。为
  了在战场上能够威慑敌人,便带上凶恶面具上阵杀敌。公元564年,北齐与北周洛阳之
  战,北齐被围,段韶、斛律光與高長恭奉命前往救援。高长恭率领500骑兵迎战北周10
  万大军,冲入北周阵中到达齐军被困的金墉城(現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当时北
  齐士兵不确定这戴面具的将军是敌是我,于是高长恭在城下将面具脱下。之后高长恭成
  功替齐军解围,北周军队撤退回营。此次战役成为高长恭一生最受瞩目的战役。战士们
  因此敬佩歌颂兰陵王,作《兰陵王入阵曲》(《北齐书·卷十一》列传三》中记载:"
  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下
  ,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
  ,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特点:
  
  手持短棒的"兰陵王"头戴怪兽面具,身穿刺绣红袍,腰系透雕金带,在类似中国古典
  乐器的齐鼓、羯鼓、钲、筚篥、笙的伴奏下,缓缓地移步,整个乐舞显得荒凉、缓慢和
  沉幽。词曲格式固定:着假面指挥击刺的男子独舞,曲调悲壮浑厚,再现了战场上的壮
  烈场面和激越情感。
  
  流传海外[编辑]雅乐(ががく)意指中文"雅正之乐",是日本兴盛于平安时代的一种
  传统音乐,并作为宫廷音乐延续至今,雅乐以器乐曲居多、演奏形态为大规模合奏。雅
  乐最初在奈良时代自中国及朝鲜传入日本,经模仿及融合而产生。中国唐朝时遣唐使将
  《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日本奈良王朝时此曲开始备受瞩目、流传甚广,日本人将
  其视为正统的雅乐。
  
  历史:
  
  兰陵王入阵曲》自唐朝时传入日本。日本人以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
  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在日本,《兰陵王入阵曲》也称陵王、高陵王、罗陵王等,它不
  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演,同时也被视为日本国粹"能剧"的始祖,日本古代赛马节会
  (5月5日)、相扑节会(7月7日)、宫中的重大活动和宴会,甚至天皇即位,也要反复
  表演《兰陵王入阵曲》。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
  本古典乐舞表演时,《兰陵王入阵曲》仍是一个重要的节目内容。1986年,当时的邺城
  北朝史学研究会会长,邯郸地区文保所副所长马忠理通过曾留学日本而后来成为奈良博
  物馆考古队长的菅谷文则找到《兰陵王入阵曲》的有关资料。1992年9月6日,在马忠理
  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率领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兰陵王入
  阵曲》终得海外复归。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