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LeisureTime/1868357.html
发信人: cushaw (cushaw),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电影月】一月观影的闲言碎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9 16:21:44 2015, 美东)
快到月末了,再不写就赶不上活动了。先把位置占上,留楼慢慢填。
《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 按照爱情片惯有的模式:相识、相爱、遇阻、最
后,发展以团圆性结局或悲剧性结局收尾。哪怕俗套,但是某个无所事事的下午,轻轻
松松看完,还是颇为满意;何况10年前的凯特哈德森还是很甜美,特别是穿着鹅黄色绸
缎晚礼服,转身露出秾纤适宜的美背时,不由感叹能把鹅黄色穿出韵致的才是真美人。
《To kill a King》:一般外语历史剧,我最大的兴趣点就是欣赏美服与美景。因为不
了解历史,不能准确感知片中对某个人物的诠释,是否与心中形象匹配。好比把项羽演
成了刘邦,我若是外国人,也完全不知其荒谬。片后去维基扫盲,想来Tim Roth演绎的
Cromwell应该和历史差得不远吧。无论如何在中国的历史课本上爆得大名的护国公,绝
不是个谦谦君子,否则也不会赢来身后被挞伐鞭尸,头颅更辗转三个多世纪作为收藏的
奇闻。再多胡乱一想,若以Cromwell的头颅作为第一人称,透过他的双眼看过三个世纪
英国社会政治的变化,或许会更有趣。
《零的焦点》:私以为,一部电影的主题色彩很多时候比背景配乐更重要(到底如星球
大战这样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的经典配乐,还是太少)。电影有别于音乐成为一种全新
的艺术形式,决定因素就是它的视觉特性,"色彩"、"光影"、"构图","运动"
是它之所以为它的价值内核。作为松本清张改编的作品,和《砂器》一样,是以某一特
定人群的创伤记忆为背景。影片用了大量蓝灰调子,正统而内敛。那些传统的两件式套
装,领口内掖着的素色丝巾,呢子大衣下一双暗色矮跟皮鞋,满蓄着矜持。片中唯一一
抹红色给了我钟爱的木村多江。另外,导演应该是个希区柯克迷吧,除了色彩运用的相
似外,很多镜头也有《迷魂记》的影子,如开车在盘山公路的俯角拍摄。
《Big fish》:一直想看的片子,好不容易找到了资源。蒂姆伯顿的片子总不会让人失
望,哪怕情节是B-,至少还能看到光怪陆离的场景,奇趣横生的化妆服饰。大概除了动
画片,伯顿是风格最统一在"魔幻"二字上,成人的童话世界,残酷中的哀婉忧伤,温
馨里的诡异荒诞。《大鱼》比他别的片子色调明亮很多,但主题反而晦涩。儿子不理解
父亲,觉得他是个大话精。反观父亲,他有丰富的心灵疆域,在那里可以把点滴经历
,浇灌成一幅幅奇幻的图卷。好在片中最后儿子理解了父亲,但生活中很多父辈的精神
世界,孩子永远不会也不想去懂。
--
※ 修改:·cushaw 於 Jan 29 16:35:34 2015 修改本文·[FROM: 146.]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