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2086811.html
发信人: love2000 (爱情), 信区: Biology
标 题: 长江学者论文被举报 武大: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9 09:25:32 2018, 美东)
关于李红良团队被举报学术不端的调查意见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于2017年4月收到关于李红良团队在相关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
行为的匿名举报,依据《武汉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核实了举报线索,启动了
学术调查。在此基础上,学校学术委员会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调
查。
2017年12月1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3名校外院士组成的5人专家组对李
红良团队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CFLAR和TIMBIM1两篇论文进行
了学术调查,专家组一致认为"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针对2018年1月出现的新质疑,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2018年1月26日召开主任委员
扩大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士)、3名在校副主任(含1名同行院士)、1名校学术
委员会同行院士委员参加会议,另行邀请了校外7名同行专家(含2名院士)和校内2名
同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再次对举报内容进行了调查和质询,形成意见如下:
一、举报涉及的实验猴的申请、购买、运输、饲养以及实验全过程均有原始证明
材料和实验记录,手续齐全,没有发现造假行为。
二、举报涉及的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PGS5论文中的个别图片问题
,李红良团队已通过正常程序与编辑部进行联系更正;举报涉及的《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论文中的个别图片在线版与正式版的不一致性,属于出版过程中编
辑和校对问题。
三、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认为: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建议以后更加严谨细致。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再次重申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致力纯净学术环境,
维护学术尊严,不断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欢迎对学术成果进行质疑,有关学术观点
和研究方法方面的争论应通过正常的学术途径开展。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
2018年1月29日
早前报道:
"一共几个猴?" 武汉大学长江学者"造假"纷争背后
李红良(右二)。图/武汉大学
本刊记者/霍思伊
本文首发于总第839期《中国新闻周刊》
"我们提供的是一剑封喉的证据。"
1月21日,霍文哲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自己举报李红良论文造假
提供的证据时,说了上面一句话。
1月18日,一篇《"千人计划"专家举报武大"长江学者"论文涉嫌造假》的调查
报道在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上首发,很快引发舆论热议。
此时,霍文哲的身份尚未被公开,他在文中化名为H,举报武汉大学教授李红良的
两篇论文涉嫌造假。
这两篇文章分别为《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简称C文),和《多泡体调控蛋白Tmbim1通过靶向Tlr4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
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简称T文),均发表在《自然·医学》上。并且,经《知识分
子》调查发现,两文应属于同期研究,其中的猴子实验共用了同一组实验对照猴。
C文发表后,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在官网上称,该论文是武汉大学首次以独立第一
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自然·医学》发文。
事实上,仅在2017年一年,李红良就在《自然·医学》上先后发表了4篇文章。
周期争议
1月18日晚22时,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该校学术委员会声明,称学术委员会于
2017年4月28日第一次收到相关匿名举报,并于2017年12月18日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组织包括三名校外院士在内的五名专家进行鉴定。专家组认为,李红良被举报的猴子
实验相关数据不曾伪造,并表示将再次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和评判。
1月18日、19日两天中,武大官微连续发布三篇李红良团队针对举报的声明,对霍
文哲质疑的实验周期和实验用猴数量做出了解释。
1月19日,武大新闻发言人李霄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首次披露此前一
直化名H的举报人,是武汉大学"千人计划"学者霍文哲。
霍文哲现为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天普大学
医学院病理系终身正教授,解剖及细胞生物学系正教授。
而据武汉大学官网,李红良现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
任,兼任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医院医
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
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近5年中,李红良已发表SCI论文120余
篇。
2017年,他连续第三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也是武汉大学唯一一位入选医学领域榜单的教授。
李霄鹍还介绍,李红良2008年入职武汉大学以后,用十年时间建立起150余人的科
研团队,包括5名教授,23名助理研究员及博士后研究人员,41名研究生,88名实验技
术人员。
2010年,武汉大学通过公开招聘方式,聘任霍文哲为武汉大学A3动物实验中心主
任,于2014年8月31日"合同期限届满自行终止"。2015年,学校再次以公开招聘方式
产生A3动物实验室主任,李红良在与包括霍文哲在内的3名学者竞争中胜出,任该实验
室主任至今。
霍文哲质疑的,是李红良上述两文中的实验周期和实验用猴数量,与论文描述不
符,涉嫌伪造。
根据李红良论文的描述,实验最关键的是起始周(0周)的注射环节。李红良团队
需要打开猴子腹腔,找到肝脏门静脉并注射AAV8(血清型编号为8的腺病毒)。在注射
完毕之后的数据收集期内,每天两次给注射了病毒的猴子喂食高脂肪食物,让其发展至
严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以检验引入AAV8-CFLAR(S1)/AAV8-TMBIM1是否
能阻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恶化,以及改善严重的病情。
霍文哲据《实验猴个体档案》发现,李红良团队从广西防城港常春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购买了50只猴子,猴子到达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时间,为2016年3月2日。
经过2周适应期后,据霍提供的《肝脏代谢猴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验时间表》(简
称"实验时间表"),3月15日、16日,李红良团队对50只猴子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检
测,并于5月6日实施了AAV8周围静脉注射。
但如果以5月6日为0周算起,直至C文和T文的投稿日2016年9月9日和10月2日,两
个猴子实验的周期至多分别为18周和不足22周的时间,远远不足论文中描述的30周和32
周。
李团队随后回应称,0周应为2016年3月17日至26日,而不是霍文哲所推测的5月6
日。
根据他们制作的《实验关键节点流程图》,从猴子度过适应期后的第二天算起,
在3月17日至26日的为期10天中,李团队进行了50只猴子的肝组织开腹活检,并进行了
32只猴子的肝脏门静脉注射AAV8病毒注射。其中的12只注射了AAV8-GFP,10只注射了
AAV8-CFLAR(S1),还有10只注射了AAV8-TMBIM1。
4月18日至21日,为了检测表达效率,进行了50只猴子的肝组织穿刺活检。
为保证AAV8所携带基因的稳定表达,李团队在第一次肝门静脉注射病毒的7周后,
也就是霍提到的5月6日,对50只猴子由四肢外周静脉进行第二次AAV8病毒注射。
李红良表示,举报人正是从5月6日参与实验的一名实验员处,获知了第二次注射
的时间,因而假定这一时间是实验开始的时间。他认为,这只是建立在"零星实验记录
"基础之上的"推测"。
李红良同时指出,数据收集的实验周期在论文的初稿和终稿之间有过变动。他出
具的论文初稿官方系统生成截图显示,第一次投稿所用的数据为20周。
但不久后,他收到《自然·医学》审稿人的意见,对方建议李团队更新更远期治
疗效果的数据,于是李团队应审稿人和杂志社的要求,对相应数据进行更新,从20周增
至30周(C文)和32周(T文)。
李团队称,上述原始记录清晰可查,与论文所述完全符合,并附审稿人建议截图
和回修投稿截图。
具体时间节点为,从2017年3月17日第一次注射开始,到8月10日为评价治疗效果
而进行的肝脏穿刺活检,共计20周。
9月9日(C文)和10月2日(T文)投出两篇文章时,使用了这一时段的实验数据。
论文回修后数据延长收集到2016年10月18日,此时距3月17日正好30周,为C文回
修稿所用数据。10月29日,则为T文数据收集的截止点,共计32周。
但霍文哲对此表示不信服。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他获得的一份实验设计
总表中,并没有表明3月17日至26日这一注射环节,此前的《实验时间表》中也没有提
及。
而其他实验环节,比如3月16日的体检,5月6日的外周静脉注射,在多份实验记录
中都有备案,可以相互印证。
另外一个疑点是《实验时间表》中所列的8月份注射手术。据《实验时间表》,李
团队于8月3日、4日、10日和11日分别给AAV-REC组40号猴、AAV-GFP组8号猴、AAV-GFP
组23号猴和AAV-Segement组的50号猴,进行了"腹腔注射,肝脏取样",每天一只。
霍文哲提供了详细的《猴实验手术纪录》以证明其真实性。名为"猴子(雄性)
代谢紊乱模型"的记录显示,李团队于8月1、2日两天为四只猴子预注射,即通过肝脏
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手术地点为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楼一楼104室,主刀人为
方静,田松、朱祥玉、王勇为助手。
实验设计总表中也列出了这一环节。
李红良团队的王勇此前也向"知识分子"回忆,有两次猴子注射实验,印象第一
次"是在5月份",是"通过外周血管打进去"。第二次则是开腹,做肝脏的门静脉注
射,由他负责麻醉。
霍文哲推测,王勇所述的5月份之后的"第二次门静脉注射",应该就是指8月份
这次注射。
但在李所出具的《实验关键时间节点》中,完全没有提及这四只猴的注射手术,
只是注明于8月9日至10日,进行了20周截止点的50只猴肝脏穿刺活检,以检测病毒表达
效率。
霍文哲认为,李红良是故意在声明中避开了这个疑点,因为他无法回答:如果关
键时间节点上的每个步骤最终都顺利实施,为何还要单独进行这四只猴的门静脉注射?
"完全没有必要。"
他据此推测,"李的实验人员只是在文章投出去前1个月(2016年8月),象征性地
做了4只猴的手术肝腹腔腺病毒(AAV)注射。"这远远小于论文中描述的26只(其中C
文8只,T文8只,两文共用的对照组猴子10只)实验用猴。
延期质疑
在1月20日发表于"知识分子"上的《霍文哲实名再质疑》中,霍指出,即便是李
红良按照审稿人的建议又加了10周或12周的实验周期,但"这也不符合科学实验设计的
常识,更不符合实验动物伦理的要求,尤其是大动物(猴子)实验"。
根据实验动物伦理的要求,所有的动物实验项目必须经过动物实验使用伦理委员
会批准。被批准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申请的内容执行(包括动物实验周期),实验结束后
,动物不能被继续使用或再用于其他实验,除非重新提交动物实验申请,获伦理委员会
审批通过。
一位不愿具名的动物实验伦理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国内大多数实验动物
中心都设有伦理委员会,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实现动物的科研价值时,可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伤害,因此任何可能对动物造成伤害的实验行为,都必须要详尽地列入报告中,
经伦理委员会的专家组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实验。并且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在李红良的实验中,包括肝脏门静脉注射、外周静脉注射以及肝脏穿刺活检等行
为,由于都会造成对动物的伤害,所以必须要详尽地列入申请报告中。
因此,如果李团队在3月17日至26日这10天内进行了首次门静脉注射,应该写入相
应的伦理文件中。
上述动物试验伦理专家还强调,延长周期属于重大变更,必须上报伦理委员会进
行二次申请。但由于此前对相应的实验细节已经有过申报,如果除了周期,其他都不变
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简化程序。"如果速度快的话,当天就可以。"
他也证实,由于动物实验的特殊性,按照规定,申报的实验周期结束后,动物不得
被继续使用,有时会对其实施安乐死。
但李团队在声明中写道,截至2016年8月10日,20周实验结束后,实验猴并未被处
死,研究人员继续对实验猴予以高脂饮食,以期研究更远期的治疗效果。
显然,从20周实验完结日,到审稿人给出意见,然后李红良进行二次伦理文件申
请之间,仍然存在一个时间差。理论上,李团队由于无法预期实验周期的延长,至少在
8月10日至审稿人回修意见到达日之间,不应该继续对猴子喂食。
因此,霍文哲质疑,究竟是因为审稿人意见,还是李自己最初设计的实验周期就
是30周,现有的声明给出的答案依然暧昧不清。
另据李提供的审稿人评语:"喂高脂20周的时间太短,非酒精性肝脂肪病变还未
发生。"霍提出疑问:"为什么在猴肝脏还没出现NASH的第20周就匆忙投稿了?"
他表示,李红良需要提供有审稿人回修意见到达具体日期的截图,以证明审稿人意
见是在10月18日之前提出。"10月18日是30周的时间节点,如果是这之后收到审稿人意
见,30周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论文瑕疵
在实验设计方面,霍文哲还指出,由于初始时给50只猴手术的周期长达10天,会
导致整个实验周期存在前后不一致和实验条件不等同的问题。
例如,3月17日注射的猴子,很难和3月26日注射的猴子放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
观察。"相差几个小时,都会产生误差,更别提是10天。"
参与门静脉注射的主刀方静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手术台上共有主刀、医
助和器械助手三个人,还有2名工作人员在手术室巡回做一些协助工作。"10天时间里
,我们每天从8点左右开始工作到晚上五六点,有时晚些到七八点,中间有短暂的午餐
时间。""每只猴的手术大概需要40~50分钟,快的话30分钟。"
但方静的第一助手田松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曾说:"一只猴子大概1~2个小时
。"
霍文哲表示,田松的说法更加准确。因为一般的食蟹猴平均体重约三四公斤,但按
照C文所述,课题组选取的实验对象是已经有中度脂肪肝变性的猴子,体重较普通猴子
翻倍,能达到8~9公斤。猴子的肥胖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主刀而言,要在肝脏丰富的
组织中精准地找到肝脏门静脉,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对有经验的手术者而言,最快也要一个小时。
在霍此前提供的"猴子(雄性)代谢紊乱模型"记录中,李团队分别于8月3日、4
日、10日和11日给四只猴子进行门静脉注射,麻醉时间达3个小时。
他指出,如果手术时间只需要40~50分钟的话,只需要麻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没必要长达3个小时,这从侧面佐证了田松的说法。
田松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还曾说:"大部分是门静脉注射的,有少数非常
肥胖的猴子,手术方式很麻烦","是肠系膜注射的"。
因此霍文哲强调,由李团队自制的《实验关键节点流程图》,无法证明他的任何
实验,应该提供带有实验人员签名的原始实验记录,包括给每只猴子手术的具体日期以
及手术细节,如:是否找到了猴子的肝门静脉?哪几只猴是肠系膜注射的?"这些注射
部位的变化没有在文章里体现出来。"
此外,5月6日外周静脉注射这个细节,李红良也没有写入C文和T文的初稿中。
据方静介绍,5月6日第二次注射的目的,是确保病毒携带的基因在猴子肝脏中有
稳定表达,起增强、维持作用,"如果再对猴子进行开腹手术,可能会发生应激打击,
影响实验结果。"
霍文哲质疑,既然这次注射如此重要,为何只在2017年10月6日的"更正"中简单
提及。"更正"中写道:"在初稿中,由于作者的疏忽,忘记在文中的'实验方法'中
加入第二次外周静脉注射。"
霍文哲从时间上推测,可能是因为2017年4月李得知自己被举报,于是临时给《自
然·医学》杂志写信,要求增补5月6日的记录。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他的这一推测。
《中国新闻周刊》联系李红良,得到的答复是:"李红良团队希望以学术方式解
决学术争议,随时且仅向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及其组成的专家小组提供完整、原始的实
验记录并接受其调查。在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作出最终结论之前,我们谢绝一切新闻媒
体采访。"
已有信息表明,李红良在2017年4月和7月均曾受到举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在官
方声明中称,曾于2017年4月28日第一次收到对李红良的匿名举报,随即按《武汉大学
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启动内部调查。
2017年12月,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是不存在数据伪造。
当《中国新闻周刊》询问武汉大学宣传部部长徐业勤,是否可以提供相应证据以
支撑第一次调查的结论,徐业勤表示,由于学校已经开始重新调查,在进一步深入调查
之后,"会一起有一个结论,交待更清晰。"
霍文哲表示,此前他从相关实验人员处了解到,第一次调查时,学校并没有对他们
进行约谈,询问相关细节。
为了保证调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他建议校方应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而
不仅仅是校内自查。
针对本次举报,前述不具名专家指出,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李红良篡改或伪
造了实验记录,否则很难对其定性。即便在实验周期或数量上存在问题,也只能称其为
"管理上的瑕疵"。"实验记录不完善可能是他手下学生的问题,像李红良这种'大老
板'一般很少亲自参与实验,而是把控大的方向。"
武汉大学新闻中心1月22日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请求时称,希望新闻媒
体配合创造相对平稳的舆论环境,让霍文哲教授、李红良教授以学术方式解决学术争议
,共同接受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及其组成的专家小组的独立调查,在武汉大学学术委员
会作出最终结论之前,谢绝一切新闻媒体采访。
据了解,最新的调查结果"应该能在这个学期结束之前出来"。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