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ovie/31508085.html
发信人: moonlit (给点阳光就灿烂), 信区: Movie
  标  题: life of pi  关于宗教和吃人岛的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6 03:43:15 2013, 美东)
  
  之前只看过一遍,今晚看了西游除魔,反而想说说对少年pi一片的体会,有些细节可能
  记不太清,但好的电影从来都是用心看,而不是眼睛。
  
  片中开头的女朋友那段是有意义的,和结尾的妻儿相呼应,显示漂流前的他和漂流后的
  他都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通人,有着正常的生活和渴求,然而区别是,漂流的经历之前,
  他不信教,之后他却"信"了。
  
  Pi其实本质\潜意识里是不信教的,之前讲述喝圣水的时候成年的pi就下了评论说
  make no sense。他之所以"信"所有宗教,也是因为由海上漂流的经历使他明白,所
  有宗教归根结底,作用就是使人有一个信念支柱。 他不得不"信"上帝,也是因为自
  身的经历让他必须借由宗教来逃脱自己的罪恶感和恐惧感。他诉说自己经历的过程
  中,提到神迹开始出现,其实也是从那一刻起,他自身不愿意面对的经历的开始。
  
  就犹如有些人在遭受情感或精神上的巨大创伤之后会失忆或精神分裂一样,是大脑的一
  种自我保护机制,宗教在这里提供了同样的保护。失去这种保护,人就会被残酷的事实
  折磨,最终吞噬掉自我。战后老兵综合症也是一样的道理。从这一点说,pi是坚强的,
  用宗教(上帝)编织的童话让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平静,维持正常的精神世界。
  
  表面上看,李安和成年的pi一样,骨子里是不信神迹的。但毕竟要考虑欧美主流观念,
  他很讨巧的加入一些情节,使得第一个故事更有说服力,人们选择信与不信都能自圆其
  说。但其实,李安在片中的伏笔还有更深的意义。
  
  关于吃人岛:第二个故事在pi的叙述中根本没有提及母亲尸体如何被处置。然而第
  一个故事里的那个岛,清楚表明事情的经过:pi不忍心,所以母亲的尸体没有被丢弃到
  水里,一直在船上,并开始腐烂。最后才出现这个小岛,暗喻最后pi吃掉其他尸体后濒
  临饿死,终于开始想要吃母亲的尸体。那些密密麻麻的麻木的猴子就是蛆,水塘就是。
  。哎,大家自行想象吧,太恶心了。他从最开始的被解救的欢愉,到潜意识里要上树睡
  觉并躲
  避猴子的侵扰,到最后发现整个岛是个吃人岛的心理转变,正是他心智逐渐清醒,战胜
  肉体求生的本能的变化过程。所以真实的经过是:他开始吃母亲的尸体,从濒临饿死的
  边缘
  被拉回来,然而体内的人性也开始复苏,虽然现实中是他吃人,但是吃人岛的喻义是,
  如果他就此继续吃下去(留在岛上),他可能能存活下来,但是要永远活在他是吃了母
  亲的尸体才存活的阴影下,被心灵上的痛苦折磨致疯(就像吃人岛最终吞噬他)。所以
  他决
  定即使离开吃人岛而饿死,也绝不能背负心灵上的巨大折磨和罪恶感如行尸走肉般活下
  去。所以现实世界中,他最后把母亲的尸体丢弃到海里,以阻止自己忍不住再继续啃噬
  。他离开小岛时看到小岛是个女人的轮廓,也就是现实中母亲尸体在海上渐渐漂远最终
  离开他的视线的印象。
  
  所以,两个故事都是残缺的。第一个故事是童话般的美好和虚假,却直接用吃人岛的桥
  段展示了最恐怖的真相;而第二个故事虽讲述了现实,却隐去了他吃母亲尸体的部分。
  假亦真亦假,只有两个故事一起看,才还原出全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圆,pi。
  
  就像人性。人性是善与恶,真与假的完美结合,水乳交融,天衣无缝。没有绝对的好人
  和坏人,就像是圆,没有起点和终点。
  
  笼中的老虎,在pi的父亲阻止之前,可以咬pi,也可以不咬,就像那只薛定锷的猫。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 相信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是观者自己
  的选择。
  
  至于pi,他其实不信宗教,但是他在海上漂流224天,历经种种非人折难最终获救,并
  且过上正常的生活,你能说这不是神迹么?写到这里想起一句佛语:苦海无边,回头是
  岸。每个人在生命旅程中都会经历各种磨难,面临种种选择。我们最终能靠岸,找到属
  于自己的内心的平静。
  
  你相信神迹吗?
  
  
  
  
  
  
  
  
  
  
  
  
  
  
  
  
  
  
  
  
  
  
  
  --
  
  ※ 修改:·moonlit 於 Feb 26 13:02:01 2013 修改本文·[FROM: 76.]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