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ilitary2/401119.html
发信人: bigtwo(大二), 信区: Military2
标题: 俄罗斯居然想买歼-16!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at Sep 30 08:47:12 2017,GMT)
有的人在对比之前就下了结论:如果苏-35不如歼-16,那还引进苏-35作何用?但实际
上,中俄军贸是一个复杂的军事和政治议题。不是简单地谁好谁坏的问题。苏-35本身
肯定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特别是117S发动机,另外其机体的修形、雷达软件、
飞控等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而且,随着中方外汇储备的充盈,引进装备再也不像上世
纪90年代那样捉襟见肘了。想一想,中国老百姓都跑去国外买马桶盖了,军方花钱丰富
一下自己的装备线,大概也没必要做过度解读。
苏-35是俄罗斯对"侧卫"系列战机的终极改进。
由于歼-16目前透露出来的信息非常有限,所以很难做精细的对比。但是一个可能为更
多人接受的现实是,歼-16的平台性能,仍然不及苏-35的。
歼-16虽然对结构进行了较大的幅度的调整,而且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钛合金,也很有
可能对飞控进行了优化,但是至少从目前透露的照片来看,并未对气动做出调整。甚至
就连基背的大型减速板也未取消。相比之下,苏-35尽管气动也只是修形,但是变化要
比歼-16更大一些。可以认为苏-35是使用了苏-27系列的第三代机身。其机身有所放大
,对气动外形进行了修型,机翼加大,内油增加,再加上两台推力强大的117S推力矢量
发动机,在航程、航时、机动性尤其是过失速机动能力上全面超过歼-16战机是大概率
事件。
而在航电系统方面,苏-35貌似也不差。雷达纸面性能看上去不差,其"雪豹-E"雷达
对3平米目标前向最大探测距离达到400公里的。尽管尚没有歼-16雷达的探测距离数据
,但是似乎其正常情况下的最大探测距离恐难超过400公里。而遍布机身各处红外传感
器似乎也要比歼-16数量有限的紫外导弹逼近告警器更为高端一些。
但是如果换一个思维,让他们在空中对抗,很可能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苏-35战斗机遍布机身的红外传感器要比歼-16简单的紫外告警器更先进,雷达探测距离
也更远。但是其雷达为无源相控阵雷达,体制上相对落后。图片来自于网络。
毫无疑问,双方的对抗将从超视距开始。我们先来看看苏-35战斗机"雪豹-E"雷达400
公里的探测距离。"雪豹-E"为何能够达到如此远的探测距离?实际上,很多媒体也注
意到这个400公里的探测距离是有条件的。这个距离很可能是通过增加雷达波束驻留时
间获得的。所谓驻留时间就是波束在一个波位停留的时间,停留的时间越长,可以接收
的返回脉冲个数就越多,经过相干积累运算就能发现更远的目标。这就好比人朝着某一
个目标盯着看,要比只是瞥一眼会看的更清、更远是一个道理。但是,这也会降低搜索
速度,减少数据更新率,甚至会影响到同时跟踪和攻击目标的数量。另外,那么大的能
量盯着目标,就很容易触发其告警装置。
歼-16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延长波束驻留时间理论上更不成问题,甚至可以延长到秒级别
。但是,这种增加探测距离的方式意义有限,并不适合火控雷达常规探测。
双方的雷达都足以在己方机载武器射程外发现对方。在有预警机支援的情况下,任何一
方也没有必要过早开雷达,这样反而容易暴露自己。这样,歼-16的霹雳-15射程优势以
及有源相控阵雷达抗干扰能力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反观苏-35的"雪豹"雷达,在歼-16
的电子战系统面前,探测距离很可能"归零"。总之,在超视距空战中,霹雳-15和有
源相控阵雷达以及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将赋予歼-16相当的优势。
先进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传统机械扫描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在波束灵敏度、扫描范围
以及带宽和电子战性能上优势巨大。
那么,苏-35能否快速通过这个劣势区域,进入近距离空战呢。在通常的交战速度和高
度下,目前三代机携带的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中距空空弹的实际发射距离通常在30到
40公里左右,霹雳-15可能会更远些。有人可能会说,两机对头直飞从这个距离到视距
那是"分分钟的事",但问题是在实战条件下,遭遇攻击的一方不太可能仍然傻乎乎的
直飞去"撞导弹",除非他能确认对方的雷达完全被自己干扰掉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
要做出侧转、U转弯的机动动作。但这些动作将尾部和侧翼亮给对方,使得己方在进入
视距空战时仍然显得被动。
即便进入视距内,也未必是苏-35的天下。苏-35的推力矢量系统经常为人所乐道,但真
正的情况很可能是,推力矢量系统带来的过失速机动,不仅仅在超视距空战中完全用不
上,就是在视距内空战中的作用,也被远远夸大了。
推力矢量发动机在空战中的作用实际上被大众媒体夸大了,飞行表演中的华丽动作也很
难在空战中派上用场。
一个重要原则在于,对于三代机而言,正常的交战速度和高度,其气动控制面完全能够
实现飞机的最大过载,这时候受制于飞机的可用过载,推力矢量系统完全用不上。正如
曾与F-22战斗机进行过空战训练的英国"台风"战斗机飞行员所说的,推力矢量系统发
挥优势的速度区间远远小于战机的"corner speed"(又称为机动速度,是指能够产生
最大过载的最小空速,超过这个速度,可能对飞机结构造成破坏,低于这个速度,飞机
达不到最大载荷,飞机以这个速度进入缠斗比较有利。)而这个机动速度通常在400节
上下。而且,如果贸然打开推力矢量系统将很快丧失能量。
当然,推力矢量系统也并非完全是摆设。两机交叉后相互盘旋咬尾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减
速的过程,如果在盘旋过程中无法达成攻击角度或者没有完成有效攻击,进入低速区间
的时候,推力矢量喷管则可以保证指向的优势和飞机的稳定性,这一点是没有推力矢量
系统的飞机很难做到的。另外,在高空,例如在30000英尺的高空,飞机气动舵面效率
下降,机动性也随之下降,F-16在最大过载只有3G左右。
当然,即便不用推力矢量,苏-35S的机动性也应该是在歼-16之上的,但是歼-16携带的
霹雳-10的各项性能也在苏-35的R-73之上,这又进一步中和了苏-35的机动性优势。毕
竟,转一转脖子,远比战斗机兜圈子更容易。在近距离空战中,双方的不确定性增大。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同样的导弹,大离轴角发射要比小离轴角发射,射程会降低一
些(因为导弹拐弯会损失能量),对命中率可能也会有影响。所以平台机动性高,还是
有优势的。
实际上,在未来的作战中,苏-35更有可能成为歼-16的搭档,它们两种机型扬长避短,
协同作战,或许成为最佳拍档。
--
评论
发表评论